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李志飞:我为何要给现在的机器人产品泼盆冷水?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6-04-29 11:18:50   浏览:15537次  

导读:4月28日消息,一年一度的GMIC大会于今日开幕,在下午的全球智能机器人大会上,出门问问CEO李志飞发表了演讲,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阐述了出门问问今年的发展规划,同时表达了对目前中国机器人市场混乱现状的担忧与不满。 李志飞总结了人工智能商业化的...

4月28日消息,一年一度的GMIC大会于今日开幕,在下午的全球智能机器人大会上,出门问问CEO李志飞发表了演讲,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阐述了出门问问今年的发展规划,同时表达了对目前中国机器人市场混乱现状的担忧与不满。

李志飞总结了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几条道路并对10亿级美金的相关公司做了调研,结果有7人选择了目前人工智能商业化之路是持续忽悠VC输血,其次是各有4人选择了API收费和互联网模式如freemium或广告,只有三人选择了与出门问问相同的软硬件结合卖有溢价的硬件,所有人都认为靠搞噱头PR活动变成网红后转型电商是行不通的。

李志飞同时表达了对目前中国机器人产品混乱现状的担忧与不满。李志飞称,现阶段绝大部分机器人的产品就是一个塑料脖子上加了一个Pad,体验不好,而且有几个很大的问题。第一就是用户的需求不明确,产品不明确,比如机器人是不是一定要动,是不是一定要长得像人一样,这是很不清楚得以个问题。第二,真正做一个创新型的机器人有一点智能的,技术本身需要有很多的挑战,在逻辑、情感交互、听觉、视觉,语言、动作,技术的综合要求非常高。第三,硬件的投入周期长和成本高,当你创业做机器人的2C硬件产品的时候,最起码研发费用200万美金。

李志飞表示,出门问问已经在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上做了五个方面的技术积累,包括语音识别、智能推送、语义分析、语音合成、垂直搜索。从做算法到做软件和系统,再到推出硬件Ticwatch智能手表,出门问问已经完成了从软到硬的转换。目前,Ticwatch用户量已经达到10万,销售额超过1亿元。李志飞透露,今年夏天,出门问问将会发布新款Ticwatch手表。而在手表之外,出门问问还宣布进军汽车领域,推出开车问问APP,并在今年夏天会发布一款智能联网的车载交互设备。(小羿)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志飞:大家好我是李志飞!到2013年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的媒体开始讨论人工智能,在去年或者今年,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的高管,或者说是科学家都出来创业,来做人工智能的企业。再之后,尤其今年,由于谷歌阿尔法狗的比赛,把人工智能这个术语推到大众面前,我的很多亲戚朋友都在跟我说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意思?机器是不是要把人灭掉?我们怎么办?这时候我是不知道怎么回答的。

所以我想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从首先没有人知道人工智能,到媒体很多去讨论人工智能,到很多高管出来创业做人工智能,到大众都在讨论人工智能,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明显的一个变化,我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

但是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咱们说的人工智能到底商业的前途在什么地方?或者未来是怎么样的?任何一项新技术想要得到发展,一定要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如果有很多的人使用,就会有更多的资源支持技术的发展,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这个产业里面去。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所以我一向行动派,当我有想法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探索一下,我就在朋友圈问了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我举了几种模式,一个是靠API收费,或者靠软硬结合做溢价的硬件的合作,我做了一个调查,得到了一些很专业人士的答案,其中包括投资者,也包括创业者,就是做人工智能的。所以答案特别有意思,大家看一下,第一,大家认为最最靠谱的就是持续的向CV造血,第二个是OPI收费,第三个互联网模式或广告,第五是软硬结合卖有溢价的硬件。我觉得这是挺有意思的答案。我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可以看出这是从最传统的方式到最不可能的方式。最后一个大家可能会嘲笑它,但是对所有人工智能的创业者,包括本人,绝大部分人是做不成网红的。从上往下是一个从最容易的模式,最传统的模式,最后一个是最难的。我们选择的做软硬结合,通过卖硬件,但是有溢价的,作为现在的商业模式。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讲一讲我们是怎么把这个商业模式有可能探索出来的。当然这只是其中一条路,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公司,他们有非常棒的方式,只需要持续往下做。

我们在2012年10月份我从美国谷歌回到中国创业,对大家来说技术特别难,但是对我们来说技术特别简单。创业第一年我是特别轻松的,而且特别明确的,第一年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基本的技术做出来。所以我们在短短一年内我们做了语音识别,各种各样AI相关的技术,比如自然语言理解,我们自己认为很适合创业公司在你没有数据,没有很多人力,也没有很多钱的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系统,能够处理非常复杂的语言对话。这是我们最首先的一些最核心的技术,而且基本上在2013年的5、6月份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形状。

做完技术我们就开始思考,这个技术到底给谁用?在什么场景下用?我们做了一些产品的尝试,我们在创业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出门问问,这是微信官方公布的一个10个官方微信公众账号之一,其他绝大部分账号都是一些大型的国有的一些传统型的公司,他们就是把传统的服务搬到微信里面去,比如说银行、政府、电信运营商,我们是第一个在一个看起来轻量的微信里面做了一个语音搜索平台。

后来我们又做谷歌上面的语音搜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第一次去公开讲这个东西,在2013年的5、6月份。我们后面又做了很多产品的探索,比如说手机上的语音搜索,安卓、IOS都做了,但是很不幸,我们首先认为特别高深,特别难的一些技术,我们好不容易把它做出来,但是老百姓觉得没有用。他们刚开始觉得特别有意思,但是用了几次以后他就不用了,所以在那之后,那一段时间是我们比较困惑的,就是在创业一年以后,技术做好了,长期做了一些尝试,但是你发现你的技术不一定在用户里面得到使用。所以我们就开始思考到底怎么办?我们到底怎么样才能给更多的人使用?公司能够生存下去?

后来我们开始做软硬结合的模式,我们从一个做算法的公司,到做互联网的APP产品,到做智能手表。我们虽然是第一次做硬件创业,我希望在深圳找一个合作伙伴,他帮我们把硬件做了,我们跑到深圳看了以后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我们看到深圳绝大部分硬件公司是没有任何创新能力的。我们选择了一条非常艰辛的路,决定自己做硬件。

我们做硬件的过程中,首先想比较快速的做出来,但是做的时候发现,如果你想快的做一个东西就不会有创新。所以我们做硬件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条比较有意思的路,我们先做一条智能操作系统,然后再推出我们的智能硬件,我们做了很多非常难的一些创新,到目前为止虽然我们的表卖得还不错,但是在市场上绝对看不到深圳的哪一个厂商山寨过我们,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山寨,他就是山寨不出来。

Ticwotch经过了三个月漫长的过程,就是众筹,然后发不出货,被粉丝骂我们是骗钱,有的粉丝甚至跑到我们公司来举横幅来要告我们,工厂又生产不出来,我们确实经历了所有互联网做硬件遇到的坑,9月份终于发售。目前我们在中国智能手表里面除了苹果以外绝对的第一。大家可以上京东搜智能手表,第一个是苹果,第二个就是我们的Ticwotch,评价还不错。我们到目前为止卖了接近10万台,销售额接近于1亿人民币。我想作为一个AI出发的公司,或者智能硬件的公司,这还是非常不错的成绩。那么可以看看有哪一款智能硬件新的类别超过10万台的?非常非常少,在中国非常非常少的,如果不是惟一的话,是有10万台的量,而且单价比较高的,我们是卖1000多块钱左右。这在中国的AI创业里面这种销售额也是不错的情况。

(视频播放)

大家其实看到智能手表看起来是一个比较没那么高大上的类别,但是其实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用到很多我们今天讨论的人工智能的技术,这都是AI里面特别核心的一些技术。任何东西要做得小,做得移动是最难的。这是我们作为一个AI公司跨越到做智能硬件产品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历程。

我再跟大家回顾一下做智能手表的过程。从软件到硬件,我们首先做算法,到后面做操作系统,再到我们做硬件本身,接下来我们在今年夏天也会发布智能手表的新款。我们以后是不是就做表呢?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这么折腾,前面所有的AI技术有什么意义?答案肯定不是。我们一直有一条主线,就是技术本身,我们一直在持续提升我们的技术,也在研发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说对话、甚至于视觉的技术我们都在做储备。

我们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做Ticwotch,我想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积累了一个非常综合性的团队,从算法、软件、硬件、供应链、电商,这是一个大概有200多人的团队,我们刚开始做算法的时候就2、30年,现在200多人做一个手表,这是非常复杂,而且涉及到工种非常多的一个团队。我们希望接下来把我们的技术和我们团队的综合实力去放大,去做更多的软硬结合的产品。

我们下一个选择就是在车载这块,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新的领域里面,我们以更短的时间,更少的人力去拓宽这么一个市常在车这块我们最近发布了一个新的产品,叫开车问问,它是一个APP,专门为车的环境做的一个产品,也得到不错的反响。

开车问问只是软件的第一不,我们也在做操作系统,今年夏天会发布一个车里用的设备,有联网的,智能的,交互的。

我在美国读博士,我从老板学到最多的一个事情,就是怎么样不一样,就是为了创新,学术也是一样,你做的东西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如果你跟别人一样是没有存在价值的。我们作为人工智能公司,我们也在想我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当然这个不一样不是为了纯粹不一样而不一样,而是根据行业的特点做一些不一样。比如说AI,我们在强调做2C,我们一直在强调做软硬结合,而不是做一个单项的算法,或者单项的软件,是因为我们觉得AI这是一个新的技术,一定会在一个新的使用场景下才能得到普及。所以我们自己去从头做到尾,从软件到硬件,希望做一个综合性的AI产品。

我们的思路是下面有一个AI的平台,上面有不同的硬件支持这个AI,我们现在一直强调,我们希望做的企业最好是能够商业化,商业化以后使得我们公司能够做更多技术的研发,开发出更多的技术产品,这是我们认为跟别的公司可能有一点点不太一样的地方。

这是机器人大会,给机器人吐一下嘈。我也看过很多机器人的公司,以及机器人的产品,在现阶段绝大部分机器人的产品就是一个塑料脖子上加了一个Pad,倒不是说我能做出更好的机器人产品,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做出来这样一个。有几个问题,第一就是用户的需求不明确,产品不明确,比如机器人是不是一定要动,是不是一定要长得像人一样,这是很不清楚得以个问题。当然从实现层面来看就更不用说了,真正要做一个创新的产品,真正做一个创新型的机器人有一点智能的,技术本身需要有很多的挑战。提醒在座的各位,当你创业的时候,尤其做机器人的2C硬件产品的时候,一定记住这里需要很多很多钱的,如果你只有100万美金请不要干这个事情,最起码研发费用200万美金,如果有人想知道为什么200万美金,我可以线下跟大家讨论。谢谢大家!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机器人 泼冷水 产品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