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大咖谈人工智能:未来的汽车将更加“善解人意”,机器人的“听说读写”远未成熟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9-08-12 12:06:29   浏览:10864次  

导读:8月9日上午,OFweek 2019(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大会上,各路人工智能大咖相继发表演讲,并与观众们一起热议了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当天,记者也采访了几位人工智能大咖。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

8月9日上午,“OFweek 2019(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大会上,各路人工智能“大咖”相继发表演讲,并与观众们一起热议了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当天,记者也采访了几位人工智能大咖。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语音助手产品总监翟磊认为,未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在这一技术的支撑下,未来的汽车是会“思考”的。

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张文强表示,未来,劳动密集型和危险型的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还将长期处于辅助位置。

未来的汽车将更加“善解人意”

目前,无人驾驶算得上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在“OFweek 2019(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上,不少人工智能“大咖”在其演讲中都谈到了无人驾驶。而除了无人驾驶,未来的交通领域还将应用到许许多多人工智能技术。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语音助手产品总监翟磊表示,未来的交通势必更加“智慧”。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一方面各种车辆会变得更加智能,另一方面交通管理会变得更加有序,大众的出行体验将得到显著提升。

“就汽车而言,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的持续深入,汽车在与驾驶员、乘客的不断对话交流中将变得更加‘善解人意’。它将能很好地理解人的驾驶习惯、喜好,甚至是性格。比如它会知道你喜欢开什么样的路,喜欢怎样的温度等。”

在“理解”人的意图的这个过程中,汽车其实已经开始“思考”。翟磊还畅想道,未来的智能汽车一方面会实现对车内环境的深度认知,包括对驾驶员、乘客以及车内设备的认知;另一方面则是对车外环境的深度认知,即对天气、路况,各种基础设施等的认知。

翟磊说,只有同时实现了对车内、车外环境的深度认知,汽车才能真正“想人之所想”,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最舒适的出行体验。

人工智能可大大降低制药成本

交通、医疗、教育、金融、零售……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在各个领域生根发芽。就医疗领域而言,事实上,当下人工智能已经在给医生提供着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辅助医生看CT、B超等各种影像资料,让医生在给病人诊疗时更准确。

未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还有哪些应用呢?翟磊认为,制药公司未来很可能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大大降低自己的成本。

“目前,我们国内的医院中,平均每家医院有2-3亿条的就诊信息,这些信息其实都没被好好利用。如果让人工智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度学习,将帮助我们更快找到疾病与疾并疾病与药物以及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各种相关性。”

翟磊表示,人工智能对各种就诊信息的理解、梳理、分析和总结,一方面是可以减少药企试药的成本,缩短药企的制药周期;另一方面,对于医生寻找病因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未来,诸如癌症这类的世纪难题或许就将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被攻克。

“真正的人工智能要能够实现理解、预测和创造。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以后,有什么疾病将要爆发,怎样防止疾病爆发,疾病爆发后如何处理,人工智能或许都能给出准确的预测和建议。” 翟磊这样说到。

机器人的“听说读写”远未成熟

人工智能大有可为!就目前而言,在大众的工作和生活中,已经有不少地方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例如很多人都使用过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就属于人工智能技术范畴。不过,要让人工智能发挥出更大作用,还有很多关键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张文强表示,就智能机器人而言,目前智能机器人在“视觉场景感知”方面尚未成熟。因此,像无人驾驶汽车这种智能机器还只能在封闭环境内运行,而无法在开放环境中运行。

不过,张文强也表示,就“视觉场景感知”而言,随着技术的深入发展,机器“阅读”环境的能力正不断提升。他预测,在3-5年内,机器的“视觉场景感知”将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届时,无人驾驶汽车将能实现在开放环境中运行。

此外,张文强认为,智能机器人在“基于语音的人机交互”方面也远未成熟。

“以教育机器人为例,现在的教育机器人在与使用者对话时,基本上都无法进行深入对话,只能对一些指令做出特定回复,这样的机器人称不上‘智能’。因为它根本就无法理解使用者的意图,不能提供‘人与人对话’般的交互体验。”

张文强认为,无法提供流畅交互的教育机器人,很多时候非但不能提升使用者的学习效率,反而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在与人进行交流时,如果机器人既“听”不懂,又“说”不清,那么这个机器人不论被放在哪个领域,都会显得不实用。

“人工智能无法成为‘艺术大师’”

“人工智能技术似乎无所不能,那么,它在未来是否会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记者问到。

对于这个问题,张文强这样回答:“我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劳动密集型和危险型的岗位肯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在交通、医疗等很多领域,人工智能还将长期处于辅助位置。”

“记者的工作会被取代吗?例如人工智能可以代替记者写稿吗?”

“简单的修改、整合、编辑,人工智能的确可以轻松完成。但是复杂的创作,特别是涉及情感、道德等问题时,人工智能将很难胜任。”

此外,张文强认为,就艺术创作而言,人工智能只能做大众化的创作,而无法完成个性化的创作,这也决定了人工智能无法成为“艺术大师”,因为“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独树一帜的,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审美。

对于人工智能在未来几年的应用热点,张文强预测道,除了在交通、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外,人工智能还将在深海探测、太空探测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应用。总之,人工智能将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升级,不断改变世界。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