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中移动3G基站退出几成定局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6-03-14 09:11:49   浏览:1397次  

导读:昨日,有消息称,中国移动计划大规模关停TD-SCDMA基站,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联通此前也已经宣布停止3G网络的扩容。虽然关停3G基站这一消息被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否认,但业内认为,随着4G网络的普及,关闭TD-SCDMA基站是早晚的事。现在的移动网络已经是由4G主...

昨日,有消息称,中国移动计划大规模关停TD-SCDMA基站,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联通此前也已经宣布停止3G网络的扩容。虽然关停3G基站这一消息被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否认,但业内认为,随着4G网络的普及,关闭TD-SCDMA基站是早晚的事。现在的移动网络已经是由4G主导,随着运营商对4G建设投入的增加,3G时代将走向终结。

移动否认难改3G萎缩事实

消息称,中国移动计划大规模关停TD-SCDMA基站意在集中资源支持“加速4G发展”,这意味着移动版3G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大量移动版3G智能手机也将退常

资料显示,TD-SCDMA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与之相对的是当时已经非常成熟的国际标准WCDMA与CDMA。2008年电信重组后,中国移动拿到了TD-SCDMA牌照,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分别拿到了WCDMA和CDMA牌照。

昨日,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否定了大规模关停TD-SCDMA基站的消息。不过,业内人士指出,3G用户规模正在萎缩是不争的事实,TD-SCDMA基站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

据了解,TD-SCDMA是时分双工,在终端允许移动速度和小区覆盖半径等方面落后于频分双工体制,同时由于其相对其他3G系统的窄带宽,导致空口速率远低于WCDMA和CDMA。

早已被边缘化

其实,早在2013年,中国移动在推出4G时就明确将4G的语音服务回落到2G网络而不是3G网络,当时TD-SCDMA的地位就已被边缘化了。

除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曾在去年底发布的新一代网络架构白皮书中表示,已经停止3G网WCDMA的规模扩容,并严格控制在LTE覆盖区域内的3G扩容,把资源重点投向4G网络建设。

通信世界周刊总编刘启诚指出,不少TD-SCDMA基站现在几乎处于闲置状态,应用率不高,已经没有必要继续保留,因为现在4G网络已经占据主导地位,3G用户也在逐渐向4G转移;而且目前中国移动的站点资源比较紧张,把TD-SCDMA关闭才能给4G网络腾出更多站点资源。

数据显示,中国移动3G用户数已经连续11个月呈下降趋势,转向4G趋势明显。截至今年1月底,中国移动4G总用户数为3.36亿,其3G用户数仅为1.63亿。

此外,在中国移动发展TD-SCDMA的这几年,TD-SCDMA的利用率一直都不高。“当时推出TD-SCDMA,世界上大多数移动设备厂商都不支持TD-SCDMA,所以中国移动3G网络的产业链并不成熟。”刘启诚如是说。

据悉,2008年全球WCDMA商用网络已经有254个,用户为2.87亿,2013年已经超过18亿;并且在终端方面,也有像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成熟终端。但这些成熟终端,包括iPhone在内都不支持TD-SCDMA,后来中国联通也正是凭借iPhone牌抢走了中国移动不少高端客户。

重回独大局面

如今的电信市场,俨然已经是4G的天下,从不断攀升的4G用户数中就可以看出。中国移动的4G用户数几乎是以每月2000万的速度在增加,今年1月,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4G用户增加数也分别达到了526.5万和510万。

当然,从用户总数来看,中国移动明显占尽优势。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底,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4G用户总数分别为4942.1万和6356万,而中国移动则达到了3.36亿,几乎是联通和电信4G用户数总和的3倍。据了解,中国移动的4G基站已经超过百万。

其实,中国移动因为在3G时代吃了“大亏”,因此在4G时代刚刚来临时就显得格外卖力。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电信运营商颁发三张4G牌照,均为TD-LTE制式,而当时中国移动已经建设了约20万个TD-LTE基站;中国电信由于资金问题,在建设LTE网络时捉襟见肘;中国联通更是固守3G网络,迟迟不迈入4G的行列中。这一切因素造成了目前4G市场中国移动独大的格局。

为了挽回大量流失的用户,去年11月,中国联通初步制定了《联通和电信4G网络的共享建议》。“尽管如此,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很多方面还是处于弱势状态,而且,就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进行合作共享之后,中国移动立刻收购了中国铁通的固网电信资产,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将同样可以发展全网业务,将来三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刘启诚坦言。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石飞月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中移动 3G基站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