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白皮书:青藏高原绿色产业商机渐显,生态建设仍有不少挑战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8-07-19   浏览:556次  

导读:以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为特点的绿色发展模式,在青藏高原各省区已初步建立。随着各项绿色产业政策的推进而带来的商机也逐步显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发表的《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介绍,为保护脆弱生态环境,青藏高原 ......

以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为特点的绿色发展模式,在青藏高原各省区已初步建立。随着各项绿色产业政策的推进而带来的商机也逐步显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发表的《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介绍,为保护脆弱生态环境,青藏高原各省区努力控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在保持良好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较高公众满意度的同时,努力探索绿色发展途径。

目前,特色农牧业已成为青藏高原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水电、太阳能等为主体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保障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推进。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和青海两省区全部,以及四川、云南、甘肃和新疆等四省区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4000米。

白皮书介绍,国家在青海省设立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形成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冶金、煤炭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等产业。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形成了有色金属、化工、高原生物制品、中药(含藏药)、藏毯绒纺等产业,园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在西藏自治区,清洁能源、旅游、文化、特色食品、天然饮用水以及交通运输、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绿色低碳经济正红红火火。白皮书介绍,2016年,拉萨市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目前正按照国家审定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实施方案》推进试点示范建设。

白皮书介绍,2004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30多亿元,在西藏实施青稞、牦牛、藏药材等10多类450多个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培育龙头企业100多家,实现农牧民增收11.82亿元,使175.4万人受益。西藏的帕里牦牛、岗巴羊、隆子黑青稞、察隅猕猴桃、波密天麻等10多个农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证。

在青海省,截至 十二五 末,该省家庭农牧场发展到1879家,各类合作社发展到8876家,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451家。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到85%,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品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6%、62%和95%。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畜产品年生产总量达109万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逐步建立。

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多条大江大河流经高山峡谷,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藏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74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建成了多布、金河、直孔等中型水电站。至2017年年底,全区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77万千瓦,占全区总装机容量的56.54%。

到2017年年底,西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79万千瓦。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2000万千瓦,已建成投产35万千瓦光伏电站。

白皮书介绍,在旅游业方面,2017年,西藏自治区共接待游客2561.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79.4亿元,占当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8.95%;青海省接待游客3484.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1.53亿元,占当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4.44%。

2017年,云南省迪庆州接待游客267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98亿元。甘肃省高原区域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年接待游客110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1.35亿元。

白皮书称,目前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突出表现在:受全球变化影响,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灾害风险加大的威胁依然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巩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任务依然艰巨。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