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气候变化重创南极!冰川以六倍速消失,海平面加速上升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9-01-17   浏览:351次  

导读:南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过去40年间融化加速了6倍。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南极洲西侧冰原被海水蚕食严重,而且情况持续恶化。主导整个研究项目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冰川学家瑞格诺特(Erik Rignot)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是由人类活动引 ......

南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过去40年间融化加速了6倍。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南极洲西侧冰原被海水蚕食严重,而且情况持续恶化。主导整个研究项目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冰川学家瑞格诺特(Erik Rignot)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慢冰川消失和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然而,气候治理却常被视为与现实经济生活无关甚至对立的议题。欧盟委员会能源总司司长理查德(Megan Richards)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所有人都需要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尽可能更好的生活环境,这才是我们呼吁建立气候中性的经济社会的原因。

加速消失的南极冰川

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荷兰乌得勒支大学联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上的论文表明,南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从1979年至1989年的十年间,南极每年有400亿吨的冰川融化消失,而从2009年开始,这一数据跃升为每年2520亿吨,是40年前的6倍。冰川的消失是极地附近深水层的盐度海水变暖导致的,南极附近海平面上升也有着相同的原因。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仅1992年~2011年的20年间,就有六座冰山被底部变暖的海水侵蚀殆尽,全部流入了阿蒙森海域。而这些消失的冰川,又都成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推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破坏的冰川范围比预计的更加广阔,自观测以来南极地区有176块独立流域都受到了影响,其中该地区最大也是潜在价值最大的一块冰川斯维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自1979年以来已经流失了6340亿吨。

不仅如此,前述论文中还写道: 南极西带现在有更多深层海水涌向了冰川。 瑞格诺特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此事的严重性: 如果南极洲的冰山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持续加速融化,在接下来的一个或几个世纪中,全球海平面将会上升数米。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13年的报告预测,如果保持当前的碳排放,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接近一米。而前述最新研究报告则暗示着后果要比想象的严重得多。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资料介绍,海平面上升会淹没岛屿,甚至包括马尔代夫、斐济和所罗门群岛等国家,还可能导致频繁且严重的旱灾、热浪、风暴和其他极端天气,损害庄稼,导致粮食短缺等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灾害。

欧盟经验

不可忽视的是,气候治理却常被视为与现实经济生活无关甚至对立的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退出《巴黎协定》时曾说,该协定会瓦解美国经济,使美国人的生活质量出现倒退。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看来,瑞格诺特的研究是在气候变化问题安全化的过程中参与了科学议题,通过数据表明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驱动其社会化和政治化,而否认或忽略人与环境间的关系,则是一种 自我麻痹 。

欧盟委员会能源总司司长理查德说,转型可再生能源是对抗气候变化及发展可持续经济的根本方法,而在这方面,欧洲一直扮演着全球领先的角色。欧盟建立起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碳市场,通过制定能源政策和针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建立起承诺巨大成果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使用率和设立可再生能源使用目标的一整套制度。

理查德认为,一个有效的法律框架可以确保对如何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解释和指导,解决易中断和不稳定的问题,帮助各国各地区各行业互联互通地以合适的方法使用电力网,增加电网的数字化程度。跨欧洲能源网络(TEN-E)就是其中一个大型项目。

欧盟提出的《清洁能源方案》中还包含了煤炭地区最新转型方案,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近年就陆陆续续开始关闭境内所有硬煤矿,并于去年12月关闭了传统煤炭区鲁尔区的最后一座硬煤矿。

与此同时,欧盟法律框架的细致和因地制宜程度也是其有效性的保证之一。譬如,根据《清洁能源方案》,各国应在国家能源计划中设定截至2030年的可再生能源新增容量年度目标,并制定电网发电项目管理计划,使发电量将来达到该目标。德国将这一目标定为65%,而法国则定位40%。

此外,不能忽略的是能源升级对于传统能源行业及从业者的打击。理查德也指出,这一影响在煤炭行业尤其明显,但是欧盟国家可以通过培训再就业的方式,帮助曾经的煤炭业工人在能源领域的其他行业或其他领域找到合适的工作。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