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上海国际艺术节闭幕,以上海的文化气质书写中国故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6-11-16   浏览:712次  

导读:11月15日,莫斯科新歌剧院歌剧《伊戈尔王》在上海大剧院登台,为期35天的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落幕。来自64个国家和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13000名艺术工作者相约申城,各类艺术活动惠及400多万人次。 今年的艺术节名家集聚,佳作荟 ......

11月15日,莫斯科新歌剧院歌剧《伊戈尔王》在上海大剧院登台,为期35天的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落幕。来自64个国家和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13000名艺术工作者相约申城,各类艺术活动惠及400多万人次。

今年的艺术节名家集聚,佳作荟萃,舞台演出共计献演49台剧目101场,平均出票率和上座率超过九成,上海民族乐团《海上生民乐》、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法源寺》等16部剧目出票率达到100%。

为了表彰中外艺术家对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支持与贡献,本届艺术节把“特别贡献”荣誉称号授予了指挥大师夏尔迪图瓦和舞蹈家谭元元。

在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突出“文化兴市、艺术建城”理念背景下,上海国际艺术节成功助力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以上海的文化气质书写中国故事,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主题演出:紧扣时代做策划

除了在沪上各大剧场轮番上演的49台剧目,今年,艺术节还紧扣时代主题,策划了多个主题演出系列。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本届艺术节在各板块的内容中多层次、立体化地呈现了“一带一路”内容策划。

一带一路 《阿曼尼沙罕传奇》

展演板块突出“融合”主题,集合了来自俄罗斯、匈牙利、捷克、以色列、卡塔尔、埃及等沿线国家的10多部作品,展现了“一带一路”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

主旨论坛则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艺术节合作发展网络的建设为基础,务实讨论“一带一路”文艺资源的开发、交流与合作。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面向21世纪给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一个充满情怀、充满智慧的贡献。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在政治、经济上的合作发展,文化艺术的交流是即将到来的美好前景。”

在“艺术天空”“扶青计划”“文化周”等板块,艺术节也着力呈现了“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文风貌:“艺术天空”的演出中,埃及国家民俗艺术舞蹈团载歌载舞走进闵行、青浦、崇明、奉贤等区,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埃及当地的风情节目;“扶青计划”邀约剧目中,来自新疆的维吾尔语音乐剧《阿曼尼莎罕传奇》,让上海观众领略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情;匈牙利文化周与福建文化周上,海陆两条丝路在上海巧妙交会,全面展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国家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魅力。

主题演出《飞夺泸定桥》

主题演出《长征:不朽的丰碑》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艺术节特别推出了一系列“长征”主题作品。大型话剧交响诗《长征:不朽的丰碑》将音乐、戏剧、诗歌等艺术门类融合在舞台上;北方昆曲剧院《飞夺泸定桥》则将交响乐、合唱融入昆曲,昆曲唱腔、武戏身段与交响乐、混声合唱相互映衬,淋漓尽致地展现革命英雄史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艺术天空”也唱响了长征主旋律。上海民族乐团《长征路上民歌行》音乐会以红军长征的轨迹为线索展开,运用现代作曲手法改编了《十送红军》《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歌曲;上海歌剧院《长征组歌》在风雨交加的天气登台,台下观众依旧热情不减。

戏曲演出:传统与创新同在

中华戏曲博大精深,数百年来积累了数百个剧种。近年,戏曲迎来全新的发展期,艺术节也为戏曲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平台。

今年,艺术节邀请了12台戏曲节目,几乎涵盖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余个剧种,汇聚了中国戏曲界最一流的表演艺术大家。而整个戏曲板块既有重在传统的“600分钟600年”,也有各个剧种的新编作品,更有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这样走在时代前列的创新之作。

主题演出 《600分钟600年》

其中,“600分钟600年中国戏曲经典名家盛荟”的演出反响尤其热烈。三场总时长600分钟的“马拉松”式演出,集聚了当今戏曲界最高表演水平的14位名家,他们来自9个剧种,以20折来自天南地北的经典戏曲折子戏,荟萃为一部活化的中国戏曲“浓缩大观”。在全国范围也是几十年难遇的盛事。而演出也吸引了观众的热烈捧场,尽管每天的演出都“超时”上演,但观众连续三天追剧的热情始终不减。

而极致传统的演出之外,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极具创新意义的《寇流兰与杜丽娘》也成为今年艺术节上最受瞩目的演出之一。演出不仅吸引沪上文艺界人士争相观看,甚至连刘嘉玲等明星也赶来看戏。在今年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400周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里,一贯以艺术改革创新著称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让汤莎在越剧舞台上“合璧”。在剧中,茅威涛一人挑战了寇流兰和柳梦梅两个反差巨大的男性角色,其炉火纯青的表演和精湛的人物塑造能力让观众惊叹不已。

《双蝶扇》

《于成龙》

《正考父》

此外,今年艺术节戏曲舞台还汇聚了一大批戏曲名家领衔的新编戏曲作品,包括京剧《正考父》、豫剧《玄奘》、晋剧《于成龙》、黄梅戏《大清名相》以及昆剧《飞夺泸定桥》等,这些作品都以时代审美对戏曲创作进行了新的思考,加之戏曲大家表演艺术的魅力,几乎都是当代戏曲舞台的精品佳作。而“福建文化周”今年更是给艺术节的舞台带来了平时极为难得一见的闽剧、南音和泉州提线木偶。

扶青计划:打造青年人才的蓄水池

今年艺术节50台参演剧目,有半数为原创新作,在推广上海原创上,艺术节也花了大力气。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大戏,艺术节首次以民族音乐会《海上生民乐》揭幕,用中国音乐的母语,讲述中国故事,与世界对话。

上海民族乐团起用黄磊、孔志轩、韩闻赫等上海本土青年作曲家原创了《别姬》《蜂飞》《凤舞》等一批新曲,跨界和融合的创作手法让人耳目一新,民乐团团长罗小慈强调,“无论形式怎么变,民族音乐都要守住‘根’和‘魂’,这样的创新才有厚度。”

今年,艺术节保持了委约两部原创作品的制作力度:视觉艺术家马良的木偶装置戏剧《爸爸的时光机》,运用装置、影像等当代艺术手段讲述了一段真挚的父子之情,触及了许多观众的泪点;当代昆曲《我,哈姆雷特》标新立异,由昆曲王子张军一人串演生、旦、净、丑4个行当,达成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对话、昆曲王子与莎剧王子互动的奇妙碰撞。

“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是艺术节最重要的原创板块,也被年轻的艺术工作者称为“理想的摇篮”。实施5年来,“扶青计划”诞生了50部原创舞台艺术作品,委约了59位活跃在各个领域的青年艺术家,他们中的很多人或已成为国内舞台冉冉升起的新星。

扶青计划 《德彪西遇上杜丽娘》

扶青计划 《西游》

2016年,“扶青计划”继续发力。经过三轮评选和工作坊,艺术节从海内外近百项报名候选作品中,选出10部进行委约:青年钢琴家顾亭的音乐剧场《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用钢琴、昆曲、影像将舞台划分成若干区域,展开东西文化的穿梭对话;青年编舞家古佳妮在舞蹈《插销》中融入武术,诠释了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创作过多首网络“神曲”的金承志,携手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推出了最新合唱套曲《落霞集》……

谭盾说,“没有年轻人的艺术是会衰老的。”艺术节表示将不忘初心,继续打造“扶青计划”这个青年人才的“蓄水池”。

艺术天空:观众越来越年轻了

作为艺术节文化惠民的重要板块,“艺术天空”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升级,吸引更多市民走进艺术节、参与艺术节。

今年,“艺术天空”覆盖全市16个区24个室外和室内场地,举办41台86场公益演出,吸引了数十万市民到场参与。其中,有近六成演出来自艺术节的主板剧目,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卡塔尔爱乐乐团、意大利零重力舞蹈团、莫斯科新歌剧院等名家名团,相继在艺术天空登台。

艺术天空,观众冒雨看卡塔尔爱乐乐团演出。

10月23日,“艺术天空”还特别策划了“12小时特别活动”。15支演出团队接连在上海音乐厅、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献演12台演出,逾万市民在此看演出、逛集市、体验VR、玩Cosplay。活动现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青年情侣,更多的是三口之家。当天,艺术节还联合看看新闻Knews等,对活动进行了8小时不间断视频直播,极大扩大了活动的受众面。

值得一提的是,往年艺术院团多是在剧院演出完,再到“艺术天空”户外公演,今年,“艺术天空”在演出顺序上做了调整:意大利零重力舞蹈团《神曲》、云南红河州歌舞团《诺玛阿美》、迪图瓦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音乐会等,都是在户外演完,再转战剧院公演。这样做并没有影响剧院票房,相反,很多观众看户外表演,产生了买票去剧院享受更佳视听效果的欲望。

艺术节中心副总裁李明观察说,经过三年的培育,“艺术天空”的观众越来越懂得如何去欣赏艺术了,观众年龄层也越来越年轻,“一家三口来看演出的多了,小朋友多了,年轻观众多了,老年人的比例在下降。”

国外名家名团对“艺术天空”也越来越支持,“第一年,我们临时决定做艺术天空,整体演出质量和水平比较普通,到了第三年,很多大师都愿意和我们合作,指挥家迪图瓦、莫斯科新歌剧院首席指挥詹莱瑟姆-凯尼格,听说了艺术天空的活动,都表现出很大的热情。”

艺术教育:建立艺术导师库

今年,“艺术教育”共举办63项103场进入学校、社区、商圈的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与市剧协、舞协等专业协会合作,“艺术教育”聘请了20余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评论家、编创人员担任“艺术导师”,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的策划、执行。导师们穿行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开讲、示范、导赏,极大提升了艺术教育互动、普及的专业性,建立了专家学者与普通观众之间的传播纽带。

艺术节开幕前,艺术节便特邀四位业内人士王勇、吴洁、沈伟民、谷好好,向观众推荐本届艺术节在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方面的看点。

“艺术教育”还聚焦中小学戏剧教育,策划了不少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活动。

比如,“向大师致敬”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戏剧教育普及的低龄化,激发青少年走近和热爱戏剧艺术的原动力,京剧名家魏海敏、沪剧名家华雯等,都成了学校戏剧艺术教育“育苗园”中的导师。

再比如,“舞向未来”艺术教育实验公开课,邀请全美舞蹈协会教师凯盖纳指导孩子们学跳“猴子舞”。这些别开生面的艺术教育课,不在乎参与者有没有艺术基础,正如一位舞蹈老师所说:“在这里跳舞,没有对与错,只有跳与不跳的区别。”

往年,“艺术教育”的“校园行”多是在上海各大高校进行,今年则调转船头,向中小学倾斜。本市27所中小学成为首批“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合作学校”,艺术节则按照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细分内容、优化表演方法,为未来的观众度身设计“早教”课程表。

艺术教育 米什玛什剧团为盲童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

10月27日,丹麦米什玛什剧团便为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孩子,带来了一场特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孩子们大多数完全失明,这场表演更像一次大胆的“试验”:严重弱视的小朋友可以借助手机、iPad,把十几米外的舞台“拉”到跟前,通过屏幕看演出;上外学生志愿者穿插着坐在孩子们中间,为他们做讲解。因为解说很难再现舞台上的肢体动作,演出结束后,剧团还把孩子们请上舞台,做出高难度动作,让他们直接触摸和体会。

交易会:节目含金量显著提高

艺术节交易会平台的品牌效应,近年来得到持续发酵。今年,共有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420余家机构参加艺术节交易会,其中国外机构超过165家,推介演出45台。

据不完全统计,交易会达成超过387项涉境外项目与创投的合作意向。其中,国内节目“走出去”意向146项,境外节目“引进来”意向196项。

交易会 《浮士德》

交易会 《唐诗逸舞》

交易会《爸爸的时光机》

交易会《我,哈姆雷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优秀的原创新作已经成为“走出去”的市场主导。交易会期间,国际买家集中观看了近20部中国原创作品,并对部分项目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马良的木偶装置戏剧《爸爸的时光机》是艺术节的委约作品,该剧用巧夺天工的装置技艺讲了一个传统的父子故事,在去年艺术节的推介会上就拿到过评选最高分,俘获了一众买家的心。今年的交易会,马良与美国纽黑文创意艺术节、美国中西部演艺联盟等签署了演出和代理协议。

《我,哈姆雷特》同样广受好评。在这部当代昆曲中,昆曲王子张军一人分饰数角,时而用昆曲吟唱时而用英语念白。英国南岸艺术中心创意总监瑞秋哈里斯说,邀请此剧去英国演出,是他们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艺术论坛:为式微的经典艺术把脉

聚焦“一带一路”、“亲子”、“VR与舞台艺术”、“舞蹈”、“中华戏曲”等热门话题,今年艺术节论坛广邀各界代表,举办了7个论坛8场专业研讨。

今年艺术节论坛结合实际展开探讨。尤其是在大众文化快速发展、经典艺术逐渐式微的背景下,业内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经典艺术把脉,探讨艺术发展的未来方向。

论坛 “国际芭蕾创作与编舞:现状与未来”

编舞人才的缺乏和舞蹈创意的缺失,不仅成为中国芭蕾发展的瓶颈,同样也是世界芭蕾艺术发展面临的难题。10月26日,舞蹈论坛“国际芭蕾创作与编舞:现状与未来”,针对创新、编舞这一薄弱环节,为当下中国芭蕾发展的瓶颈问题寻找药方,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在论坛上提出标准化的舞蹈教育偷走了年轻人的个性、功利化的现实偷走了艺术家的冒险精神等观点,发人深省。

在现代文化的“挤压”下,中国戏曲发展存在青黄不接的断层。11月3日,艺术节首度召开戏曲论坛“当代中国戏曲的核心竞争力”,邀来近20位业内人士,为戏曲艺术在当代的立足与发展建言献策。

当天,观众代表元味在论坛现场抛出一串问题:戏曲院团真的需要观众吗?自从戏曲生存资源的“供给侧”从市场转成体制内以后,专业院团真的在乎观众么?引发在场嘉宾思考。

上海剧协主席杨绍林则说,创作演出还是要和观众“谈恋爱”,考虑清楚用什么人、用什么内容去追观众,通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才能永远保持戏曲事业兴旺的观众基础。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