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大名府"鸡窝儿"烧饼的历史渊源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9-03-18   浏览:546次  

导读:华北平原上的大名县,盛产小麦,用小麦面做出的食品花样繁多,其中著名的一种,就是以发酵白面烤制而成的“鸡窝儿烧饼”。它是因烤制烧饼的炉子形似鸡窝儿,而得名。名字虽不雅,烧饼却好吃,系大名县传统风味小吃之一。成品皮脆里软,咸香可口 ......

大名府\

华北平原上的大名县,盛产小麦,用小麦面做出的食品花样繁多,其中著名的一种,就是以发酵白面烤制而成的“鸡窝儿烧饼”。它是因烤制烧饼的炉子形似鸡窝儿,而得名。名字虽不雅,烧饼却好吃,系大名县传统风味小吃之一。成品皮脆里软,咸香可口,中间薄、两面后,一面还有点点芝麻。尤其刚出炉的鸡窝烧饼热气腾腾,黄中透红,外脆里煊,口感极佳,既有麦子面微微发甜的原味儿,又有芝麻香。近年来又有糖馅、肉馅烧饼上市,味道各异,颇受欢迎。

鸡窝烧饼的传入无从可考。现在以大名东部乡镇为多,三省交界处的束馆镇的“鸡窝儿烧饼”名气最大。在束馆街头,你不难看到这样的画面:高高的烧饼炉子前,做烧饼的师傅从地上的大瓷盆里一把抓出一块面团,咚地一声甩到面板上,轻轻揉几下,再三下两下均匀地揪成一个一个的小面团。接着,摊成一个个圆圆的薄饼,抹上少许饴糖,用刀飞快地刻上一圈花纹,再粘点儿油和芝麻。托起饼,“啪”地一下贴到木炭红红的烘烤着的炉壁上,不一会儿,烧饼的香味就从炉子里飘了出来。我总以为卖烧饼的手是不怕烫的,因为虽然多数时候他是用两个长柄铁铲取烧饼,但有时,他也径直把手伸进滚烫的炉子,“唿”地一下手到擒来,“啪”地扔到面板上,煞是利落。

这天,为了完成《大名史志网》的约稿,我们驱车来到束馆镇十字街,慕名寻找“正宗”封家“鸡窝烧饼”。一打听才知道,小店已迁到束馆街北部往北峰去的路边上。主人的热情接待了我们。在愉快的闲聊中,我们知道了封家“鸡窝烧饼”的传承和一些制作技巧。

封家烧饼创始于民国时期,第一代创始人封文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研究与创新,练就了一身打烧饼的独门绝技。

大名府\

第一代创始人封文良↑↑↑↑

传给了儿子封金书,就是现在的制作师傅,制作技术更加熟练老道。

大名府\

大名府\

第二代传人封金书正在出炉烧饼↑↑↑↑

大名府\

木案上因积年累月用刀割烧饼的花边所形成的凹槽↑↑↑↑

鸡窝烧饼炉子的制做是有讲究的,先要将一口铁锅倒扣下来,上面要附三五层纸或麦秸,然后再糊上约一寸厚的红泥。这样,整个形状就俨然一个鸡窝。 

大名府\

制作烧饼的整个过程叫作“打烧饼”,包括发面、揉面、制坯和烘烤四道工序。发面和揉面很有讲究,烧饼的口感和味道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两道工序。面发的过老,味会发酸;过嫩,则不香甜。发面有两个关键点儿:一是用碱。碱过大,作出的烧饼就会少了那种麦香味儿;碱太小,烧饼容易烤糊。用碱的多少和水温全靠师傅凭经验掌握。二是用水。一年四季须使用温度不同的水,冬季用烫手的水,夏季用凉水,春秋两季用温水。揉面要揉到功夫,才能筋道有口劲,还要把花椒茴香面、盐和饴糖揉合其中。制坯时,讲究烧饼的大小、厚薄均匀,挤边、掐边或用刀利边时四周的花瓣要大小一致、图案清晰,最后再粘上芝麻。

大名府\

烘烤时,铁锅上面需贴点纸或麦秸,烤热后它就成了灰,这样熟了的烧饼才容易揭下来。

大名府\

烤料必须是木炭,并且严格控制炉火的大小,这样烤出的烧饼才会色泽诱人,外焦里嫩,咬一口,焦然有声,口感酥脆,饼瓤煊软,麦香四溢。

大名府\

大名府\

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这种刚出炉的、可劲儿冒着热气的烧饼。搓着这样的烧饼,再叫上一碗糊辣汤,便吃得津津有味、热热乎乎。

假如不仅仅是为了果腹,“鸡窝儿烧饼”的吃法也很有讲究。一是夹牛肉;二是就羊肉汤,这也是大名很多羊肉汤馆主推的美食,别有一番风味,倍受食客青睐。

如今,大名的特产“鸡窝儿烧饼”不仅活跃在城市的居民区、小饭馆,就连一些中高档饭店也将它作为美酒佳肴后的一道主食,令许多从乡下打拼出来的座上客们闻着鸡窝烧饼的麦香,不由回味起难忘的童年时光。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