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塞尔维亚及克罗地亚参访记:绕不开去的话题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5-01-12   浏览:961次  

导读:编者按:2014年10月22日至29日,作者王伟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前南地区的两个主要国家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期间,用微信体的方式,记录下了每天的主要行程和观感。 当地时间下午1点(北京时间下午7点),飞机在雨中降落于贝尔格莱德机场。飞机下 ......

编者按:2014年10月22日至29日,作者王伟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前南地区的两个主要国家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期间,用微信体的方式,记录下了每天的主要行程和观感。

当地时间下午1点(北京时间下午7点),飞机在雨中降落于贝尔格莱德机场。飞机下降接近地面时,放眼望去周围一片青葱平野,有城市的影子。其实,机场就在萨瓦河西贝尔格莱德新区(旧区在河东)的边上。上海的虹桥机场,在差不多的位置上,却是各种城市建筑包围中的。

萨瓦河西贝尔格莱德新区的这片青葱草地,曾是中国大使馆的所在地。1999年5月8日,几枚美国导弹从天而降,摧了使馆建筑,夺去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记者的生命。这里,成了中国人的伤心之地,使馆就此搬离。15年了,废墟已经抹平,但记忆不曾褪去,一块中塞两种文字的铭牌,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今天,在凄风苦雨中,刚抵贝城的我们来此祭奠同行,与塞尔维亚记协工作人员一起,敬献花环,肃立静默。一旁有几丛显然是三周前(全国烈士纪念日时)来此悼念的中国人留下的花束,已经泛黄枯萎了!

23日上午10点,到塞尔维亚政府大楼,在一间圆型小厅等候不多时,塞国总理武契奇走进来会见了我们。武契奇足有一米九五的个头,手大脚大,谈吐蛮风趣,说起不久前在天津恳请李克强总理同意将中国与中东欧峰会放在塞国召开的情景,绘声绘色。其言谈之中,流露出对发展塞中关系的迫切心情。他说,我们要让谁都知道,塞尔维亚是中国的朋友,中国不会因为塞国而头疼,在香港、新疆等问题上,塞国会支持中国,因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塞国最艰难的时候,中国帮助了我们。

15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70多天的狂轰滥炸,成为许多塞尔维亚人心头永远的痛。如今,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仍有两处轰炸的痕迹保留下来。一处是临街的当年军队总部大楼,被炸出的大洞赫然在目,骨架完好的楼内则空空荡荡。一处是掩藏于楼群中、面对一座东正教堂的塞尔维亚电视台原编辑演播室,1999年4月23日,美国导弹乘夜来袭,16名工作人员不幸遇难。今天,我们到电视台参观时,主人带我们来到废墟前凭吊。罢从追忆历史的静默中闪回,耳畔传来一群孩子嘻笑声,他们刚参观完教堂,显然还处在兴奋之中。但愿他们不要再像前辈一样,遭遇任人宰割的苦难!

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塞尔维亚议会大厦正门前,有一对青铜雕塑。它们的主体都是一匹奋蹄哮天的骏马和抱蹄发力的壮汉。所不同的是,右边的那位竭力要把马向大厦里推,左边的这位则憋劲要把马往外面拉。据说它们的寓意是,人民好不容易把议员送进议事堂,却往往要费移山心力把他们赶出去!

看到了多瑙河!铅灰的雨云覆压下,它没有了蓝色波澜,但陡峻的河岸,却是与我脑海中关于这条河流的些许知识相一致的。我们是在贝尔格莱德西郊一座中国承建的大桥上与多瑙河近距离接触的,这座桥将于年底正式通车,届时,中国领导人将前来剪彩,武契奇总理在23日上午的会见中说,届时要组织万人持中国国旗上桥欢迎。

23日傍晚,在贝尔格莱德新区的一个大型购物中心,走进一家书店考察考察。塞国物价水平不高,换算成人民币大概还比上海低点,比如一升半的一瓶矿泉水,超市售价只合三四块钱人民币。书价自然也便宜,399第纳尔(约合30元人民币)可买三本小说(单买199第纳尔一本)。我转了几圈,发现这里的中国元素实在太少。比如旅游指南中,只有一本综合性的《China》,没有关于北京、上海甚至香港的专辑(欧洲名城乃至伊斯坦布尔,则都有);政经文化类,我只看到一本关于孔子的书,好不容易找见一本封面上有个大大“禅”字的书,一翻就知道是介绍日本宗教的。而关于日本的书则有不止十本,一套日本现代文学集,荟萃夏目漱石、森欧外、永井荷风、井伏鳟二、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等人的作品,显眼地摆放在那里。

23日傍晚,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拜访拥有1报14刊18网站的亚德里阿媒体集团。参观Kurir报的编辑部和排版房,感觉蛮亲切,工作方式跟我们的报社很像,编辑坐在拼版师傅旁边指这点那。扫视一番,突然被一张长发络腮胡的脸吸引住了,觉得他太像一个人了!想想才确定:汤姆克鲁斯。我把这意思通过翻译告诉这位阿汤哥,他眯眼笑笑说:我知道我就是他!两位美女和一位大妈在我们镜头前愉快地笑着,红衣的杰勒娜来过中国,贵州凯里的苗瑶风情令她陶醉。顺便说说,短短两天,贝城女子给我留下美好印象,打扮精心、入时而不艳俗,身材高挑,眼睛大而亮。这个季节,她们似乎喜欢裤装,窄筒长裤配以长靴,衬得两腿愈发修长!

亚德里阿集团楼下这间REDAKCIIA餐厅,德约科维奇还光顾过,并留下了“墨宝”。国人多知道前南斯拉夫农业发达、食品供应充足,确实,如今作为前南主板块的塞尔维亚,经济虽然仍很困难,但人们吃得着实不赖!而且塞国人实在,一人份的东西端上来,往往够两个饭量不小的中国人食用。烟熏的生肉,有团友吃不惯,我觉得挺有风味的;长长的新烤面包,让我想起小时候上海饮食店在下午才供应的长大饼,或者现在不难见到的馕。主人竭力推荐我们品品当地一种果酒,RAKIJA OD SLJIVE,酒精度45左右,说是白酒,可入口还是白兰地口味。洗手间有一幅爱的主题的摄影作品,让人惊叹摄影师的敏锐!

贝尔格莱德的苍茫暮色!0

与塞尔维亚名报《政治报》同行交流,该报女总编身兼塞国最大的记者协会主席,她说与十五年前牺牲于北约轰炸的中国记者许杏虎夫妇很熟悉,经常有业务联络。交谈不久,她就匆匆告辞参加编前会去了。我们继续与另两位记者对话,他们对中国媒体的发展状况、遭遇的问题非常感兴趣,问得很细致。天下报纸关心的话题其实差不多,无非是互联网冲击下如何站稳脚。《政治报》创刊于1904年,历史之悠久,与《大公报》有得一拼!创始人(铜像在底楼大厅陈列)与其兄弟一任总编辑一当总经理,可惜两人都战死于一战战场。女总编的办公室里,悬挂着该报创刊号和刊登二战爆发、肯尼迪遇刺等消息的重要版面。1

薄暮时分,拜谒铁托墓。墓园毗邻铁托当年的办公地,是他散步的花园。草坪上有铁托披衣背手且行且思的青铜塑像,墓室仿佛花房,棺深埋地下,上覆大理石。去年去世的铁托夫人,也葬于左侧陪伴先生。墓室左右两厢,有铁托遗物和生平图片的陈列。铁托缔造了现代南斯拉夫,开创了非斯大林化的社会主义新模式,其过度打压大塞尔维亚主义也埋下祸根。在他长眠后十年,南斯拉夫大厦轰然倒塌!2

夜幕之中,泛光灯映射下的贝尔格莱德圣萨瓦教堂,美轮美奂。翻译伊戈尔告诉我,教堂所在地曾是东正教的圣地。六七百年前,一位塞族王子成为东正教僧侣,他为塞尔维亚向拜占庭争得了独立教区的地位,因此受到万民景仰,逝世后遗体也被保存下来,但十八世纪塞族发动针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大起义时,王子的遗体被帝国焚毁,毁尸之地便被塞族视为心灵的圣地。上世纪90年代初,在此地开始营建圣萨瓦教堂,它的大穹顶室内净高达63米、总重达4000吨,蔚为壮观!但在教堂内部,装饰工程其实遥无尽期。3

今天上午,从贝尔格莱德驱车70分钟,行程90公里,到诺维萨德拜访同行。出了城,高速公路两旁都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让人感觉仿佛来到北大荒。塞国国土面积近九万平方公里,比中国浙江省略小,人口却只有后者的五分之一,故此土地资源丰富,而且那翻耕歇冬而裸露的黑土,也让人感受到它的肥沃。也正因此,虽然前有轰炸后有制裁,经济长期难有起色,但农产品供应的丰沛,保证了塞国人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早晨出发前我在超市闲逛,发现食品的价格往往比上海便宜二三成,比如一纸盒一公升的牛奶,合人民币只有八元左右。4

十五年前的北约轰炸,给塞尔维亚留下了惨痛的记忆,给该国媒体更是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今天我们来到诺维萨德与PTB (拉丁化书写的塞文,英语应是RTV,即广播电视的缩写)的同行交流时,像在贝尔格莱德一样,被引到炸成废墟的该台旧址凭吊。PTB于七八十年代分别建成的两座大楼,位于多瑙河北岸高高的台地上,视界开阔,环境上佳。现任电视总编辑阿提拉(匈牙利族)回忆起当年在雪中穿梭往来于两幢楼之间的情景,感慨系之。这么多年过去了,PTB一直没有能力复建办公楼,其电视台部分只能租用场地,演播厅小得可怜(也就二三十平方)。PTB与塞尔维亚广播电视台一样,是公共台,目前靠政府财政拨款,明后年将恢复向民众收费。诺维萨德是塞国伏伊伏丁纳自治省的首府。伏省人称“小欧盟”,有26个民族,PTB需用塞尔维亚语、匈牙利语等10种语言制播节目。5

25日中午访问诺维萨德主要报纸《诺维萨德日报》时,与主人讨论报纸开本究竟如何为佳的问题(中东欧似更流行窄报)。我拿出随身携带的《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作比较,对方负责人颇感兴趣,要求留下一份供他们研究研究。我慨然应允!6

25日在诺维萨德,拜会伏伊伏丁那自治省政府文化与信息委员会主管,结束时已近下午两点。当地同行在一家名为“克宁”的餐厅,招待我们吃烤全羊。这“克宁”,我感觉耳熟,一问之下,果然就是克罗地亚境内那个克宁。二十多年前前南分裂,克国塞族曾占据全境三分之一领土,建立克拉伊纳共和国,首府即设于克宁。后来,北约拉偏架,支持克国重整军队,一举攻克克宁,灭了塞族共和国。餐厅墙上的一幅油画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上面出现了拖拉机和马车,让人以为是集体农庄时代的风情画。其实,那是一幅克境塞族背井离乡的苦难迁徙图克拉伊纳灭国后,三十万塞族人扶老携幼又牵狗,用各种交通工具载着简单的家当,大举逃入塞尔维亚和波黑塞族区。克宁餐厅的老板就是当年的逃难者之一,开此店卖家乡菜,亦有以慰乡情之意。与逃难图对应的,是对面墙上的一幅古堡图,也是克宁的一处名胜。餐厅的生意不错,我看到有两拨十多人拼桌而食,老老小小谈笑风声(也有孩子哭闹),仿佛大家族的聚会,他们当中,应该有当年的逃难者吧!7

26日上午9点半左右进入克罗地亚境内,笼盖四野的阴郁灰云逐渐散去,蓝天显现,阳光普照。一路平展的田野,开始略有起伏,地平线上现出山的长长影子,森林也多了起来。间或有村庄铺陈在山前坡地,蓝天白云绿林做着红瓦彩墙的背景。有团友说,这样的场景跟德国农村很像!8

傍晚时分,抵萨格勒布南区,访问克罗地亚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晚报》(现在主要在上午出版)。其主报日发行六万多份,加上免费的多份周刊、月刊,最高日发行可达十六万份。窗外有艳丽的晚霞,室内同行们正在忙碌无暇旁顾。总编辑奥格尔利奇专门介绍说,报社的本地新闻采编部,人员平均年龄最年轻。其美女负责人站起来打招呼。我们看到墙上贴有一张白纸,上书“晚报”二字,有点惊奇,一问方知,是哪位在孔子学院学习的编辑随手写下的。9

萨格勒布,艺术展览馆,坐落于老城区中心有“绿色马蹄铁”之称的U字形公园广场上。它本是1896年布达佩斯世博会的克罗地亚馆,其铁制构造别出心裁,故被移建到现址,现在是克国举办特殊艺术活动的地方。蓝天白云,映衬着金碧辉煌。0

萨格勒布大教堂,昨天晚上匆匆一瞥。今天上午乘着出发前的空当,再次转去看了看。双子塔戟指问天不必说了,这正面上的拱券,精雕细琢得令人震颤!几位老人拄着手杖慢慢出来。1

萨格勒布老城,步行的街道用石块铺砌而成,依地势或起或伏,两边开着各种店铺,足够你逛半天,走累了,不妨在当街的咖啡座坐下,喝点什么,歇下脚步。2

萨格勒布老城,一块五星底座、四方主体的纪念碑,记载着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盟的那个时刻:2013.7.1。克国加入欧盟、融入欧洲的心情无疑是迫切,其入盟后的喜悦也溢于言表。如今,萨市挂国旗的地方(包括总理府门口),往往并行挂出欧盟的五星环旗。但欧盟的掣肘,也使该国对华经贸合作的余地受限!3

从萨格勒布西南行,临近里耶卡时,高速公路两边出现大片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即岩溶地貌,正是地质学家在这一地区发现并命名的,但这种地貌形态最为丰富、分布更为广泛的地方,却在中国广西、贵州等省区。4

抵达亚德里亚海之滨的港城里耶卡,直奔毗邻码头的港务局,听取里耶卡港建设情况介绍。这里规划新建的集装箱码头,自然水深超过负二十米,听来让人羡慕(上海集装箱码头选址大小洋山,因为只有那里有负十五米的水深。但洋山地属浙江地盘,而且要建一座三十多公里的长桥才能联通陆地)。参观码头时,举目眺望,里耶卡城在蓝天绿海的映衬中,舒展在青山的坡前脚下,吸纳着秋日的艳阳。5

参访里耶卡地方电视台。这个只有三十二名工作人员的小台,被团友戏称为村级电视台。不过,该台负责人、一位型男不无骄傲地说,别看我们台小,我们办公的地方可是当年的市政厅、中世纪的建筑。当他端出一盘玻璃杯让大家倒饮料喝时,又自嘲说我们台小钱少,连杯子都凑不起十个同一式样的,不过想起邓小平先生说过白猫黑猫的话,各位就将就些吧!女总编辑脸上总挂着笑意,看那形象,猜想是播音主持出身,一问果然如此。参观演播室,瞧见一位有着模特身材的美女正在准备录制一档服饰节目。我说她像年轻时的索菲亚罗兰,女总编辑介绍这位是他们的台柱,靠她赚来不少收视率。有团友笑称该给发更高的薪水,美女听后大悦,摆甫士让我们拍照。6

29日中午,直奔萨格勒布机场,准备启程回国。萨市虽贵为首都,机场却小得只有吾国地级市水平,候机厅拥挤,让我想起八十年代的白云机场。办票柜台前,一条狗因为要与主人同飞,静静地等着两个人在帮它打点能够托运的大狗笼(要在那栅栏门上粘上个食盆)。7

此番访问曾经是南斯拉夫两个主要国家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深感前南解体引发的民族仇杀和随后的科索沃战争,是绕不开去的话题,在贝尔格莱德和诺维萨德,我们近距离参观了轰炸废墟,听该国同行述说怨愤,从克宁餐厅悬挂的巨幅逃难图上,看到塞族人被迫辞别克国境内世居之地的苦难。而在克国发给我们的一本中文画册上,又刻意突出该国东部斯拉沃尼亚(曾是克境塞族占领区)的文化遗产在“卫国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军的“种族灭绝”行动。在萨格勒布街头,曾看见一群穿迷彩战斗服的在几顶帐篷前聚集,还打着横幅标语,我们以为是一般的老战友聚会,陪同说,那是一群老兵在示威,抗议其养老金太低,政府未兑现一二十年前要他们浴血奋战的承诺。老兵问题,不独吾国有啊!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