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经济学人谈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美国应重新认识中国互联网行业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6-08-06   浏览:577次  

导读:“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水土不服”,在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后,这一论调再次被广泛讨论。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认为,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之后,美国应打破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偏见。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 ......

“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水土不服”,在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后,这一论调再次被广泛讨论。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认为,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之后,美国应打破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偏见。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

《经济学人》的报道认为,Uber很难将中国市场的份额提升至10%。滴滴了解本土文化,更好地与社交媒体平台整合,从一开始就将出租车司机引入服务中。据经济学人统计,在全球范围内,Uber成立5年后,到2015年底才完成了10亿次打车订单,滴滴仅2015年就在中国完成了14亿次出行订单。

对于优步中国的“失败”,携程网CEO兼董事会主席梁建章近日在财新网发表专栏文章时指出,决定互联网等高技术服务企业成功的有两大因素,一是技术优势,二是企业赖以成长的本土市场规模;而决定市场规模的是文化、语言乃至政治边界内的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发展水平。

“只要本土市场达到足够的规模,本土企业与市场的适配优势就可以抵消外来竞争者的技术优势。相比于工业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互联网等行业需要个性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这突出了与本土市场适配的重要性。”梁建章表示。

《经济学人》的报道还称,对许多人来说,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带来的经验显而易见。对于科技行业而言,中国是一个独立而特别的环境。在这里,本土公司获得了繁荣发展,由于国家网络管理,中国公司较少面对外部竞争。“这也意味着,本土公司不需要自主创新,只要学习和复制欧美公司的商业模式也能成功。”

不过,《经济学人》也表示,如果更深入地去了解,可以看到更积极的未来。这不仅仅是对滴滴,也是对中国科技公司整体,“中国市场并不像批评人士所说的一样难于突破。”

优步中国“委身”滴滴,宣告了Uber的中国市场计划失败。在Uber之前,已经有多家美国科技企业从中国市场铩羽而归。2010年,谷歌宣布宣布在中国大陆关闭网络搜索服务;2014年,软件设计公司Adobe决定撤销并关闭在中国的研发分公司。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遭遇京东、天猫等本土品牌“夹击”,生存状况不容客观。即时通讯应用Facebook还未能进入中国,但其竞争对手微信已拥有超过7亿的月活跃用户。

《经济学人》认为,就算在中国可以自由发展的科技应用也未必是中国竞争者的对手。

全球最热门的消息应用、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在中国可以自由使用。不过,WhatsApp目前的发展无法与微信匹敌。“微信是回击美国优越感的最佳案例。这种优越感认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只是美国同行的模仿者,没有能力自主创新。微信并非回击这种优越感的唯一案例。”《经济学人》指出。

近日,彭博社在《Uber傲慢之败,美国科技巨擘在华经营之鉴》的报道中援引普华永道驻香港高级经理Tom Birtwhistl的话称,那种拿汽水品牌或是新奇智能手机等新鲜玩意就能打入中国市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前,中国科技公司还有品牌方面的问题,现在好多后起之秀像西方品牌一样在做自己的品牌营销。这些中国科技公司能为消费者提供高性能、低价、世界级的品牌,外国科技公司很难与它们竞争。”

在发展本土市场的同时,中国科技巨头也投资海外创业公司。滴滴投资了美国打车应用Lyft,腾讯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6亿元)收购手游开发商supercell,巨人香港、云峰基金、泛海集团等机构组成的中方财团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2亿元)现金收购手游公司Playtika。最新的案例是,据彭博社报道,滴滴、软银领投东南亚最大拼车服务平台Grab规模逾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经济学人》在这篇封面文章的结尾写道,如果美国科技公司想要在未来的移动商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相关公司不仅应当关注硅谷,也应当关注太平洋彼岸。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