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8-09-11   浏览:541次  

导读: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 说一个你一定有过但你的父母辈未必有过的体验: 当你正在电脑上看什么的时候,突然有人出现在你身后,问在看什么,你慌张地关掉屏幕,掩饰说没什么,欲转移话题,身后的人于是露出一副狐疑的表情 ......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

说一个你一定有过但你的父母辈未必有过的体验:

当你正在电脑上看什么的时候,突然有人出现在你身后,问在看什么,你慌张地关掉屏幕,掩饰说没什么,欲转移话题,身后的人于是露出一副狐疑的表情。

那么问题来了

你在隐藏什么?

你会不会也曾好奇过别人向你隐藏了什么?

这不是什么陌生的问题,这是存在于人人身上的隐形问题,由来已久,大多时候它是无害的。

但是现在,像这类原本隐伏于暗中的问题因子,显然已积聚为骚动不安的力量,随着信号散布于所有电子通讯覆盖之处,正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暗流涌动。

我们显然也已经察觉到了这股暗流,于是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开始描述对这股暗流的恐慌。

8月末在美国上映的电影《网络谜踪》,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网络谜踪》 | 豆瓣评分9.1

电影英文名searching,可以有两方面的解读:

搜索一切信息可搜索,却搜索不到最亲近的人,这是此片的故事核心。

寻找屏幕另一边的那个人,是我们以为的那个人吗?这是此片的主题,也是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

《网络谜踪》的故事并不新鲜

女儿失联,父亲通过网络层层深入,最终了解到女儿真正的内心并寻回女儿,但它好在多次反转的情节设置,而此片的另一个叫好之处就在于,以网络自己的面目去讲述网络,即一个从头到尾发生在操作界面上的故事。

这些操作界面带着强烈的同时代感,是你再熟悉不过的日常对象:社交网站、youtube、视频电话、直播、监视器,甚至PC和MAC操作系统的切换……

正是以上这些关键点,让我联想到了另外几部影视作品,如果说《网络谜踪》是被网络主宰的恐惧所催生的作品,那么在它之前的这几部作品,其实也早就嗅出了那些隐秘的威胁。

与其说令我们恐慌的是科技,不如说是隐藏在科技背后的人性

1. 渐行渐远直至失踪

最初注意到《网络谜踪》,是因为这样一个细节:父亲通过网络寻找女儿,却逐渐发现女儿不是生活中他所认识的女儿。

2014年播出的《摩登家庭》S6E16集,同样玩了一把“失踪+操作界面”,算是最早玩家之一。悬疑片不宜剧透,就以《摩登家庭》为例,讲讲这一模式所基于的一些现实问题。

这一集故事大意为:Claire手机掉水里,在机场等待登机的她只能用MAC与家人联络,因为发现联系不上女儿Haley,于是利用网络联系所有家人搜寻女儿,而这个故事始终是在Facebook、Message、Google Map之类的界面上被推进。

不过是一个极为日常的“在脸书上联系家人推测女儿在哪里”的过程,却让我们自觉:

比起面对面交流,我们显然已非常而且更善于网上交流。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只要一个账户和密码,我们就可以掌握一个人的隐私,甚至追踪到一个人。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但即使我们再善于网上交流,掌握再多个人隐私,现实却是,我们彼此疏离,渐行渐远,直至“失踪”的发生。

同样的问题,区别在于《摩登家庭》做的是一个轻量化的问题展示,结局注定是有惊无险的大乌龙女儿不过是关在房中睡大觉,而《网络谜踪》则毫不掩饰地给了一个触目惊心的黑暗版本:失踪是真的。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令人心忧的是,谁都不知道现实这个编剧给的会是黑暗版本还是喜剧版本?

其实在这一点上,还有另一个悲喜剧版本《完美陌生人》。

电影中的手机是一个黑匣子,装着我们的隐私和秘密,现实中隔着距离的你看到的我是一个伪装的我,或者部分的我,但是当你看到黑匣子里的我,我们还能维持关系吗?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2. 匿于“网友”之名

在《网络谜踪》另有一个细节,即当女儿Margot失踪的消息发布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蹭热点、博关注,以及网络暴力。

说到这里想先讲讲瑞典,这是一个在诸多方面都十分先进的国家,比如道长之前就讲过瑞典在生育政策上的先进,再比如说将推特与国家联系起来,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是特朗普,但瑞典也有这一方面独特的高明之处。

2011年,瑞典大胆地启动了一个“瑞典监护人”项目,即每周将官方推特账号@sweden交给一个普通人管理,可以发布任何不违法不商业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于传统媒体所塑造的瑞典形象,希望借此激发外国人对瑞典更多的好奇和兴趣。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据说当时第一位平民管理者发布的第一条推特就是一个自慰笑话,并在发现掉粉数十人之后发推称:“难道我对你们来说不够瑞典吗?”足以见得充分代表人民的@sweden变得有多大胆了。

此后,其他的平民继任者们也在诸如吐槽特朗普、和丹麦互相调侃之类的事上继续发扬这种幽默精神。

但最新消息称,这个项目将于今年9月30日结束。据媒体猜测,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网络环境的变化。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2011年当这个项目提出的时候,那时的社交网络兴起不久,可以说还处于“友好交流”的初代。

到了2018年,我们不得不注意到,网络的戾气在加重,网友的容忍度在降低,所以这样一个风格多变又大胆的官方账号,在一个假新闻零成本、网络骂战一触即发的环境下,很容易变成攻击的对象。

事实上,2016年@sweden的确开始受到网络暴力。

为什么会有网络暴力?有这样一个心理实验,让一群可以融洽相处的儿童带上面具,其中一些儿童于是出现了明显的暴力倾向。

简单说,网络暴力的可怕在于匿名,匿于“网友”之名,混于乌合之众,所以可以不负责任。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乌合之众》中有两段精辟的解释:

知道自己肯定不会受到惩罚,尤其是人多势众,法不责众,会使得一个集体做出一个孤立的个体不可能做的行为,拥有孤立的个体不可能有的情感。

群体对于它认为是真理或错误的东西不带任何怀疑,同时,又深知自己的强大,所以,群体既不宽容,又很专横。个体可以接受矛盾,接受讨论,群体永远都不接受。

在公共的集会中,一位演说家一点最细小的矛盾之处,都会马上招致愤怒的叫喊声和激烈的咒骂声,只要演说家还坚持,就会被驱逐。

3. 没有绝对的安全系统

在上面提到的“只要获取账户和密码,就能掌握一个人的隐私”这一点,是《网络谜踪》中父亲能够找到女儿的事实基础,同时,也潜藏着一个窥探的洞口。

诺兰早期的电影《追随》,描述了一个有偷窥欲的作家跟踪别人的故事。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影片主题如这张海报的设计概念所示:“你以为你在跟踪别人,实际上你已被别人跟踪。”

网络同样具有这样的魔力。

比如,是我们掌握了信息,还是我们被信息所掌握?

于网络而言,我们不过是一串信息符号。

又比如,是我们在操作监视器,还是我们自己正在被监视?

2017年,徐冰以一部实验性长片《蜻蜓之眼》直刺问题核心。(参考小心,你可能正在被监控)同时,日本也拍摄了一部同样主题的纪录片《您的家电正在被窥伺》。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NHK纪录片《您的家电正在被窥伺》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蜻蜓之眼》

就像《网络谜踪》中,只要父亲得知女儿的密码,就能知道被隐藏的另一面;就像《蜻蜓之眼》中,只要知道如何破解监控摄像头,就能窥探他人最私密的生活,而破解摄像头对于黑客来说“太简单了”。

那么既然对于网络我们没有绝对的掌控权,换句话说,我们也没有绝对的安全系统对吗?

还记得当年天才少年“菜霸”吗?最初因为黑入天涯而成名,后来又成功黑入腾讯,一群科班出身的程序员被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打败,似乎没有什么系统在他面前是绝对的铜墙铁壁。

然而网络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生活中是一个格格不入,宅在家中的农村男孩。

电影《我是谁:没有绝对的安全系统》中同样描述了一群精通网络技术的极客,在网络中聚到一起,成立组织,现实中却是没有存在感的loser,缺乏生活热情的社会边缘人物。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但他们自诩正义,反抗权威,就像鲍勃迪伦的一句歌词唱道:只有所有人都诚实坦率,人们才能离开法律。

BBC纪录片《黑客是怎样改变世界的》将这些年轻的黑客描述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可能在方法上是不对的,在法律角度上是不对的,但从他们的内心和道德角度,他们认为是对的。”

这是一种双刃剑的思想。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庆幸当年“菜霸”的行为仅仅是出于好胜心和好奇心,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期间还利用黑客技术救助过一位企图自杀的女孩。

同样,我们也欣赏维基所代表的精神:真理想要自由,而我们想要解放它。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BBC纪录片《黑客是怎样改变世界的》

但是如果走向了另一面呢?

卡巴斯基的“啄木鸟房”病毒实验室,每天可以检测到34万个各不相同的恶意软件,呈现出金字塔状的三个层次:

最底层的袭击占了90%,是会对电脑产生损害但不严重的网络垃圾;

中间层的袭击一般出于经济动机,窃取钱财和密码;

最顶层的袭击仅占1%,但十分复杂,集中了几乎所有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以及对重要基建设施、通讯设施的针对性袭击等等。

发生在八年前的“震网”事件,就是顶层袭击的一个典型例子。

2006年,伊朗向世界宣告核计划启动,同时迅速引起多国反对。

2010年9月,当伊朗的布什尔核电站准备运行之际,伊朗官方宣布,境内诸多工业企业遭遇一种极为特殊的电脑病毒袭击,该病毒能秘密改变核工厂内离心机的转速,这导致千余台离心机永久损坏。最后,伊朗核发展计划被迫延迟。此即“震网”事件。

到了这个地步,早已不是一群少年极客是否缺乏正确引导的的问题,而是权威是否缺乏基本原则的问题。也许另一个例子更直白,就是众所周知的斯诺登棱镜事件。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网络所代表的信息科技,能够令人细思极恐的地方不止这三处,其实从《黑镜》开始,我们就已经意识到科技是个潘多拉魔盒。

但与其说如今令我们恐慌的是科技,不如说是隐藏在科技背后的人性。

这份恐慌其实早就存在,只不过现在更加肆无忌惮。

影视作品可以将这份恐慌演绎至极端,以此警世,但离开影视回归日常,这些问题似乎就变得遥远而飘渺了这些大概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吧,至少暂时不会吧。

可难免还是会闪过一丝忧虑,我们会不会正在温水中?

十七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句名言:那无限空间的永久沉默,使我恐惧。

这句话被看作对人和宇宙关系的认识。那么对于另一个不断扩大的宇宙网络来说,也许我们也应该如此时刻提醒自己:

那无限空间的永久喧哗,使我恐惧。

豆瓣9.1新片:你可以搜索到我的一切,可你不认识我

参考资料:

纪录片《第5空间》

BBC记录片《黑客是怎样改变世界的》

好奇心日报《每周让一个普通人来管理国家官推,瑞典觉得这事不可持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头条网立场[p]

本文由 看理想 授权

头条网 发表,并经头条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头条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头条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62277.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头条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头条App 猛嗅创新!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