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IT人物传记: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之父图灵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1-09-07 15:19:23   浏览:6035次  

导读:美国物理学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担任过冯·诺依曼助手的弗兰克尔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许多人都推举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然而我确信他本人从来不...

1950年,图灵来到曼彻斯特大学任教,并被指定为该大学自动计算机项目的负责人。就在这一年的10月,他的又一篇划时代论文发表。这篇文章引来的惊雷,今天还在震撼着电脑的世纪。在“第一代电脑”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这篇论文甚至可以作为“第五代电脑”和“第六代电脑”的宣言书。从此,人们更愿意把阿兰·图灵称作“人工智能之父”。 这篇论文题名为《计算机与智能》,后来被重新汇编入书时更名《机器能思维吗?》。在这篇人工智能的“宣言书”里,图灵首次从行为主义的角度给出了人工智能的定义。 在对该论文作补充说明的另一篇文章中, 图灵进一步写道:“‘你无法制造一台替你思考的机器’,这是人们一般会毫无疑义接受下来的老生长谈。……我的论点是:与人脑的活动方式极为相似的机器是可以制造出来的。这些机器有时会出现错误,但有时它们也会提出非常新颖的语句,而且总的来说,它们输出的东西将与人脑输出的东西同样值得注意。”

更有趣的是,图灵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图灵试验”,试图让机器模仿人来回答某些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判断机器是否具备智能。他设想了一种“问”与“答”的模式:观察者通过控制打字机向两个试验对象通话,其中一个是人,另一个是机器。观察者和试验者之间相互隔离,不能看见对方。“图灵试验”要求观察者不断提出各种问题,根据回答来辨别哪一个是人,哪一个是机器。图灵曾预言,随着电脑科学和机器智能的发展,本世纪末将会出现这样的机器。在这点上,图灵可能过于乐观。但是,“图灵试验”大胆地提出“机器思维”的概念,为人工智能确定了奋斗的目标,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951年春天,英国皇家学会把会员的称号授给阿兰,这是图灵家族的第四位会员。连以前不赞成他的学术观点的人都写来热情洋溢的贺信。1953年,阿兰回到读中学时的母校,他站在教室的讲台上,向中学生作了一次关于计算机的讲演。身为剑桥大学教授的他,竟紧张得不断地走来走去。因为听众席上有他过去的老师,他仿佛又在台上接受着老师的测验。他决心以此为新的起点,向智能计算机理论发起冲击。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